close

藝術,是一種能夠觸動人心,打開思維的力量。從上古時期開始,人們就開始創作各種形式的藝術作品,用自己的想象和技巧詮釋世界的美與不美。這些上古藝術作品,雖然距離我們已經遙遠,卻仍然散發著獨特的魅力。

藝術作品可以是一幅畫,一座雕塑,一首詩,一段音樂。它們帶給人們愉悅和啟迪,激發人們的情感和想像力。在一座古老的博物館里,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上古藝術作品,這些作品記錄著歷史的軌跡,展示著古人的智慧和創造力。

上古藝術作品所具有的永恆價值,正是因為它們能夠超越時空的限制,觸動人們的心靈。這些作品通過色彩、形狀、節奏等元素,展示出了古人對美的追求與把握。在今日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,我們有幸能夠欣賞到這些珍貴的藝術作品,感受到古人留下的智慧與傳承。

藝術是一種精神的燃料,它讓人們看到世界的多彩和美好。上古藝術作品就像是一座橋樑,將我們與古人連結在一起,讓我們感受到歷史的延續和藝術的生命力。讓我們珍惜這些瑰寶,將藝術的火焰代代相傳下去。

(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6日電)過去開顱手術仰賴術前影像資料,手術過程可能發生位移,導致切不乾淨等狀況,台大醫院建置台灣首座術中磁振造影系統,如導航指引方向、減少損傷,已完成100多例困難個案。

40多歲陳小姐是台大醫院第1例進行開顱手術切除腫瘤,並於手術中進行磁振造影檢查的個案,她在10年前確診腦下垂體腫瘤,當時在其他醫院接受經鼻經蝶竇腦下垂體腫瘤切除手術,與伽瑪刀放射線治療,未料在2年前又復發。

台大醫院引進術中磁振造影(intraoperative MRI)系統大幅提升手術安全性與精準度,今天舉行分享記者會,陳小姐分享當時自己右眼視力出問題,看東西嚴重歪斜、變形,眼球也會不自主偏向一邊,就醫檢查發現腫瘤復發,且位置在眼睛的正後方,比第1次更大更嚴重,甚至不能騎車,因為不知道何時會突然視力改變,看不到前面的東西更無法判斷距離,醫師建議她要立刻開刀,隨即轉介給台大醫院神經外科教授賴達明,術後恢復狀況良好。

台大醫院斥資新台幣3億元打造術中MRI複合手術室,神經外科醫師郭律廷簡報說明,術中MRI操作時需要多個科室緊密配合,包括麻醉部、影像醫學部、手術室及外科部,2022年4月啟用至今累計完成113台手術,以高惡性度膠質瘤48例最多,少部分運用在脊髓相關。

郭律廷解釋,術中MRI系統結合導航系統、術中神經監測系統、清醒開顱手術及螢光導引腦瘤切除術,讓醫師能夠更準確地判斷腫瘤或其它病灶的邊界,最大程度地進行手術切除,幫助醫師避開重要的功能區域,同時保護腦部的正常功能區,降低術後併發症的風險。

賴達明用考試比喻,大家都希望1次考不好,還能有第2次機會,術中磁振造影系統就是這種概念,在外科來講,切除太多可能造成傷害,留下後遺症,若切不夠,恐怕還要動第2次手術會更麻煩,而術中磁振造影系統能夠在手術過程中即時提供最新的MRI影像,就像導航精確指引,不必像過去一樣冒險。

不過,並不是所有病人都適合。賴達明說,目前主要針對特別困難病人,過去沒有這台機器,很多手術也都能很好完成,而目前接受術中MRI的患者,都沒有發生手術中感染或者任何併發症。(編輯:陳政偉)1130806



以下文章來自: 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5%8F%B0%E5%A4%A7%E9%86%AB%E9%A6%96%E5%BB%BA%E8%A1%93%E4%B8%ADmri%E7%B3%B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上古國際藝術股份有限公司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evanshughesye 的頭像
    evanshughesye

    上古藝術花紋

    evanshughes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